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骨骼破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感染范围、治疗时机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
1、慢性骨髓炎的病因
慢性骨髓炎通常由急性骨髓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感染源可能包括开放性骨折、手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骨骼,导致炎症持续存在,形成慢性病变。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2、慢性骨髓炎的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热,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溃疡、脓液排出。慢性骨髓炎的症状可能反复发作,导致骨骼变形、关节僵硬,甚至影响肢体功能。若感染扩散至全身,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骨髓炎需要综合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 药物治疗: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常用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疗程通常较长,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手术是必要选择。常见手术方式包括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骨移植术(修复骨骼缺损)和引流术(排出脓液)。
-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新鲜蔬菜,以促进骨骼修复。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慢性骨髓炎虽然严重,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并恢复健康。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