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低于60毫米汞柱可能提示低血压,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头晕、乏力甚至器官供血不足。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者或运动员,通常无须特殊干预;病理性低血压可能与脱水、贫血、内分泌疾病或心脏功能异常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者若未出现明显不适,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但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防晕厥。日常可适当增加水和盐分摄入,穿着弹力袜帮助静脉回流,规律运动增强血管调节能力。若伴随面色苍白、心悸或意识模糊,需警惕休克等急症。
病理性低血压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贫血患者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需使用地高辛片或呋塞米片等药物改善循环。严重低血压导致脑灌注不足时,可能需静脉输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饮食可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适量饮用淡盐水。若反复出现视物模糊、跌倒或认知功能下降,应及时就医排查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病变。夜间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少晨起头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