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发烧属于常见并发症,可能由感染性发热、中枢性发热、吸收热或药物热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 感染性发热脑出血患者因卧床、气管插管等因素易继发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体温波动伴咳嗽脓痰,需进行血培养及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2. 中枢性发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特征为持续高热无汗,体温常超过39℃,可采用物理降温联合溴隐亭等调节神经递质药物。
3. 吸收热血肿分解产物引发的非感染性低热,体温多低于38.5℃,持续3-5天自行消退,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可监测体温变化。
4. 药物热脱水剂或抗生素使用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用药后体温升高伴皮疹,需停用可疑药物并更换为甘露醇、美罗培南等替代药品。
患者需保持病房通风清洁,每4小时监测体温,出现持续高热或寒战应立即进行血常规及降钙素原检测,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