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不熟的食物可能增加肝病风险,主要与寄生虫感染、细菌污染、病毒传播、毒素蓄积等因素有关。
1、寄生虫感染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可能感染肝吸虫,导致胆管炎或肝硬化。建议彻底加热食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
2、细菌污染生肉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引发肝脓肿。需高温烹煮食物,出现发热黄疸时需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3、病毒传播甲肝病毒可通过生蚝等贝类传播,引起急性肝炎。建议接种疫苗,发病时可用水飞蓟宾、甘草酸二铵等保肝药物。
4、毒素蓄积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会损伤肝细胞。需丢弃霉变食材,长期接触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日常应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处理生熟食分开,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