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是一种以皮肤风团伴血管炎症为特征的免疫性疾病,属于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亚型,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红斑、风团,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且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
1、病因机制荨麻疹性血管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感染、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低补体血症,提示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参与发病过程。该病与普通荨麻疹的区别在于存在真皮小血管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2、典型症状特征性表现为持续24-72小时的疼痛性风团,消退后遗留紫癜样色素斑,常伴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约半数患者出现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累及肾脏或肺部。皮损活检可见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3、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与病理检查,满足皮肤风团持续超过24小时、组织病理显示血管炎改变两项主要标准。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补体C3/C4检测、抗核抗体筛查。需与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方案轻症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联合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难治性病例可能需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或羟氯喹片。伴有低补体血症者需长期随访,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疾病。
5、预后管理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易复发,需避免寒冷刺激、剧烈运动等诱因。定期监测补体水平及肾功能,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需终身随访。日常建议穿着宽松衣物,使用温和洗护用品,记录可疑致敏原接触史。
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应建立规范治疗随访计划,急性期避免搔抓皮损防止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组胺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以调节免疫功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尿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用药者需定期评估骨质疏松及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