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运动障碍、疼痛及局部组织损伤。这些症状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1、感觉异常:
早期常见手足远端对称性麻木、蚁走感或针刺感,严重时可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高血糖持续损伤周围神经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建议通过血糖监测和营养神经药物干预。
2、自主神经紊乱:
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排尿障碍、胃肠蠕动异常或汗液分泌失调。自主神经纤维受损会影响内脏器官功能调节。需进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必要时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
3、运动障碍:
晚期可能出现足部小肌肉萎缩、踝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运动神经长期缺血缺氧导致轴突变性。物理康复训练结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可延缓进展。
4、神经性疼痛:
部分患者出现烧灼样、电击样剧痛,夜间加重。这与神经纤维异常放电有关。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药物可调节神经兴奋性。
5、组织损伤:
感觉减退易导致足部压力异常分布,形成胼胝、溃疡甚至夏科氏关节。需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穿着减压鞋具,保持皮肤清洁湿润。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波动,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搭配足量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足部承重过大。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修剪趾甲避免损伤,选择透气棉袜与合脚软底鞋。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氧化剂如硫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