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局限性病变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率较高,中晚期需结合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
1、手术治疗局限性病灶首选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需超过肿瘤边缘5毫米以上,术中可能需结合Mohs显微描记技术确保切缘阴性。
2、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转移性病例,可能与CDKN2A基因突变有关,常见治疗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腹泻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3、靶向治疗BRAF V600E突变阳性患者可使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通常伴随光敏反应、发热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4、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鼻腔内病灶或脑转移灶,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黏膜炎,常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
确诊后应尽早就诊皮肤科或肿瘤专科,治疗期间注意防晒护理,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征象,避免自行处理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