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有关。主要区别包括发病年龄、起病速度、体重变化、酮症倾向、治疗方案等。
1、病因差异1型糖尿病多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触发的自身免疫反应相关,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岛细胞抗体。2型糖尿病主要与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早期胰岛功能代偿性增强,后期逐渐衰竭。
2、发病特点1型糖尿病常见于儿童青少年,起病急骤,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半数患者早期无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肥胖者占多数。
3、胰岛素依赖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2型糖尿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控制,随病程进展部分患者最终需要胰岛素补充治疗。
4、并发症特点1型糖尿病更早出现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更突出,确诊时可能已存在慢性并发症。
5、管理重点1型糖尿病需严格匹配胰岛素与碳水化合物摄入,防范低血糖。2型糖尿病强调减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多因素综合干预。
糖尿病患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筛查。1型糖尿病建议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可根据胰岛功能选择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药物。所有患者均应接受糖尿病教育,保持合理膳食结构,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