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排除肠套叠可通过腹部超声、空气灌肠、腹部触诊、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综合判断。肠套叠是婴幼儿急腹症的常见原因,需结合典型症状与辅助检查及时鉴别。
1、腹部超声高频超声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无创检查,典型表现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超声可清晰显示套叠肠管的层次结构,准确率较高,同时能评估肠壁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肠缺血。对于疑似患儿应优先安排此项检查,操作时需注意患儿哭闹可能影响图像质量。
2、空气灌肠在超声初步诊断后,空气灌肠兼具诊断与治疗双重作用。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可在X线透视下观察结肠充气情况,当气体受阻于套叠部位时可确诊。成功复位后可见气体突然进入小肠,此时需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等并发症。
3、腹部触诊典型肠套叠患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多位于右上腹或脐周。触诊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加重肠管损伤。部分患儿因哭闹不配合可能导致触诊困难,此时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触诊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肠套叠可能。
4、临床表现观察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是肠套叠三联征,但并非所有患儿均典型。需详细询问发病时间、呕吐物性质及排便情况。部分患儿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嗜睡,新生儿症状更不典型,容易漏诊。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或血液浓缩现象,电解质检查有助于评估脱水程度。但实验室指标缺乏特异性,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代谢性酸中毒。D-二聚体检测对判断肠管缺血有一定参考价值,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对于疑似肠套叠患儿,家长应保持患儿禁食并立即就医。就诊后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避免因延误导致肠坏死。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科学喂养,避免婴幼儿肠道功能紊乱。确诊后即使成功复位,仍需密切观察48小时,警惕复发可能。恢复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