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水平空腹状态下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超过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治疗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监测,控制血糖水平。
1、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基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是主要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作为诊断依据。血糖监测是确诊糖尿病的关键步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多次检测。
2、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建议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
3、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可帮助降低血糖。胰岛素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长效或短效胰岛素。药物使用需遵医嘱,定期调整剂量。
4、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变化。家用血糖仪是常用工具,记录血糖数据并与医生沟通。同时,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5、并发症预防: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干预相结合,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长期管理和监测。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干预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