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过慢可通过药物调整、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式治疗,心跳过慢通常由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药物副作用、心肌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
1、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迷走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心跳过慢,日常可通过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适度运动等方式调节。若症状持续,需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跳过慢。若因药物引起,医生可能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如停用美托洛尔、改用阿替洛尔等。
3、心肌炎: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引起心跳过慢。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必要时需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心率,导致心跳过慢。治疗包括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如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需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调整。
5、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能导致心跳过慢。治疗包括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严重时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心跳过慢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食物,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心率,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