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可能出现牙龈肿胀、感染、神经损伤、种植体松动或脱落、上颌窦穿孔等副作用。种植牙是修复牙齿缺失的常见方式,其副作用多与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及个体差异有关。
1、牙龈肿胀牙龈肿胀是种植牙术后常见反应,通常由手术创伤或局部炎症引起。表现为牙龈发红、疼痛、轻微出血,可能伴随低热。术后24小时内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肿胀持续超过一周或伴随脓性分泌物,需警惕感染可能。
2、感染感染多因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症状包括持续疼痛、牙龈溃烂、异味及全身发热。预防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
3、神经损伤下颌种植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引发嘴唇或下巴麻木、刺痛感。多数为暂时性损伤,3-6个月可自行恢复。术前通过三维CT评估神经位置可降低风险,严重损伤需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必要时手术探查。
4、种植体松动早期松动多因骨结合失败,晚期松动常由咬合力过大或牙周炎导致。表现为种植牙异常晃动、咀嚼无力。轻度松动可通过调整咬合或临时固定处理,严重松动需取出种植体,待骨组织修复后重新植入。
5、上颌窦穿孔上颌后牙区种植可能穿通上颌窦底,引发鼻塞、鼻腔出血或头痛。小穿孔可通过胶原膜封闭自愈,大穿孔需采用上颌窦提升术修复。术前骨量评估不足或操作失误是主要原因,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
种植牙术后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牙线清洁种植体周围,避免吸烟及过硬食物。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监测骨结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或种植体暴露应及时就诊。控制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可提高种植成功率,骨质疏松患者需提前评估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