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呕吐腹泻可能由妊娠反应、饮食不当、胃肠炎、食物中毒、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1、妊娠反应妊娠早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呕吐伴随轻微腹泻。通常表现为晨起恶心、食欲减退,粪便多为稀糊状。无须特殊治疗,可少量多次进食苏打饼干、米汤等清淡食物,避免空腹。若症状严重需就医排除病理因素。
2、饮食不当食用生冷、油腻或变质食物可能引发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包括进食后呕吐、水样便,可能伴有脐周绞痛。建议暂停固体饮食6-8小时,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恢复期选择蒸苹果、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与食材新鲜度。
3、胃肠炎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频繁呕吐、黏液便,严重时出现低热。诺如病毒感染者粪便多呈蛋花汤样,沙门氏菌感染常伴明显腹痛。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静脉补液。避免自行服用诺氟沙星胶囊等孕妇禁忌药物。
4、食物中毒误食污染食物后2-6小时突发喷射状呕吐,腹泻每日超过10次,粪便有脓血或特殊气味。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需急诊洗胃。治疗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配合口服补液盐Ⅲ预防电解质紊乱。家长应立即保留可疑食物样本送检。
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中晚期胆酸代谢异常可能引发顽固性呕吐、陶土色粪便,伴皮肤瘙痒和黄疸。血清总胆酸水平通常超过40μmol/L。需住院接受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严重者需提前终止妊娠。该病症可能增加胎儿窘迫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护。
孕妇出现呕吐腹泻时应记录症状频率与特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可饮用加盐米汤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腹泻。饮食遵循由稀到稠原则,首选低渣低脂的软烂面条、土豆泥等。若24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头晕、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急诊。注意便后温水清洗会阴,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