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表现主要有面色苍白、乏力倦怠、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等。气血不足可能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劳累、饮食失调、慢性失血、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1、面色苍白气血不足时面部失去荣润,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皮肤干燥无光泽。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气血不足无法上荣于面所致。长期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多见,可伴随口唇、指甲颜色淡白。
2、乏力倦怠气血亏虚导致脏腑失养,出现肢体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愿言语等症状。轻微活动即感疲劳,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常见于长期过度劳累或大病初愈人群,与机体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3、心悸气短心气不足时出现心跳加快、胸闷气促,轻微活动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伴随自汗、失眠多梦,与心脏供血不足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中老年人群或长期熬夜者需警惕。
4、头晕目眩气血不能上充头目,表现为突发或持续头晕、视物模糊,严重时出现短暂黑蒙。常见于低血压、颈椎病患者,起立时症状明显,与脑部供血不足直接相关。
5、月经不调女性气血不足易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或淋漓不尽,经血色淡质稀。可能伴随痛经、乳房胀痛,与冲任二脉失调有关。青春期女性或产后妇女多发,需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
气血不足者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补益食材,避免生冷油腻饮食。建议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保证充足睡眠。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八珍颗粒等中成药调理。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耗损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