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误吞硬币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观察症状、就医检查、内镜取出、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误吞硬币通常由儿童好奇心强、家长监管疏忽、硬币存放不当、儿童吞咽功能发育不全、硬币体积较小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若硬币卡在气道导致窒息,需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从背后环抱儿童腰部,一手握拳抵住其上腹部,另一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操作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该方法仅适用于气道完全阻塞且意识清醒的儿童。
2、观察症状硬币进入消化道后,家长需密切观察72小时是否出现呕吐、流涎、胸痛等症状。记录儿童排便情况,使用滤网检查粪便。多数直径小于2厘米的硬币可通过肠道自然排出,期间应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肠道梗阻。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可能提示硬币滞留引发肠穿孔。
3、就医检查误吞硬币后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X光定位检查,明确硬币所处位置。食管上段滞留的硬币可能压迫气管需紧急处理,胃内硬币可尝试促排药物。检查时需告知医生硬币材质,磁性硬币或多枚硬币并存时危险性显著增加,可能引发消化道瘘管。
4、内镜取出对于卡在食管或胃贲门的硬币,消化内科医生会采用软式内镜取出。术前需禁食4小时,通过喉部麻醉减轻不适感。内镜操作可直观观察黏膜损伤情况,同时取出硬币。术后需短期禁食观察有无出血或穿孔,并发症概率约为百分之二。
5、手术取出当硬币导致肠梗阻、穿孔或滞留超过2周时,需外科手术干预。腹腔镜手术可探查硬币位置并修复肠壁损伤,开放性手术适用于严重腹膜炎病例。术后需静脉营养支持,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监测肠功能恢复情况。
家长应将硬币等小物件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带锁容器中,选择直径超过4厘米的玩具配件。日常教育儿童不将非食物物品放入口中,进食时保持坐姿安静。定期检查儿童活动区域的地面缝隙,及时清理零散小物件。若发现儿童疑似吞咽异物,禁止催吐或使用泻药,避免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