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肌肉萎缩可能是遗传性的,但也可能由环境、生理、外伤或病理因素引起。遗传性肌肉萎缩通常与基因突变有关,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非遗传性原因包括神经损伤、长期不活动或慢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1、遗传因素
遗传性肌肉萎缩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例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和贝克尔肌营养不良症(BMD)。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纤维逐渐退化,影响运动功能。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诊遗传性肌肉萎缩,了解家族病史对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2、环境因素
长期缺乏运动或久坐不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例如,长期卧床或肢体固定不动会减少肌肉的使用,导致肌肉体积和力量下降。避免这种情况的关键是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力量训练。
3、生理因素
年龄增长是肌肉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称为“肌肉减少症”。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自然下降,尤其是缺乏锻炼的人群。通过均衡饮食和定期锻炼,如抗阻训练和蛋白质摄入,可以有效延缓这一过程。
4、外伤
神经损伤或骨折后长期固定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例如,脊髓损伤或周围神经病变会中断神经信号传递,影响肌肉功能。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帮助恢复肌肉活动能力。
5、病理因素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引发肌肉萎缩。这些疾病会影响代谢或激素水平,导致肌肉分解加速。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结合营养支持和适度运动,可以减缓肌肉萎缩的进展。
肌肉萎缩的原因复杂多样,遗传性因素只是其中之一。无论是遗传还是非遗传性肌肉萎缩,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都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怀疑肌肉萎缩,建议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