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补充和运动康复,同时需关注病因如年龄、激素水平下降和钙质流失。药物治疗可选用双膦酸盐、降钙素或雌激素替代疗法;营养补充应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运动康复推荐负重训练、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如散步、太极拳和瑜伽。
1、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管理的重要部分。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骨吸收,减缓骨质流失;降钙素如鲑鱼降钙素可缓解骨痛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改善骨密度,但需评估风险与收益。
2、营养补充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至关重要。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每日建议摄入800-1000国际单位,可通过晒太阳、食用深海鱼或补充剂获得。
3、运动康复是改善骨密度和预防骨折的有效手段。负重训练如散步、慢跑可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平衡训练如太极拳可提高身体稳定性,减少跌倒风险;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可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降低骨折概率。
4、生活方式调整对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同样重要。戒烟限酒可减少骨质流失,保持健康体重可减轻骨骼负担;避免久坐不动,定期进行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时间,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5、定期监测和评估是骨质疏松症康复的关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钙、磷、维生素D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效果。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与康复需要长期坚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康复和生活方式调整,同时定期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才能有效改善骨密度,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