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确诊高血压病需要通过多次测量血压并结合临床评估。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多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医生还会结合病史、体检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等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1、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的第一步是准确测量血压。建议使用经过校准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测量时保持安静、放松,避免在运动、进食或情绪激动后立即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
2、病史和体检: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情况等。体检时,医生会检查心脏、血管、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以评估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
3、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尿液检查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等高血压相关并发症。
4、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肾脏超声、肾上腺CT等,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生活方式评估:医生会评估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判断是否存在导致高血压的不良生活方式,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确诊高血压病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管理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