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不一定是心脏病,但心脏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可能由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影响等多种因素引起。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有关时,通常属于心脏病的表现。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可能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类情况需要针对原发心脏疾病进行治疗,可能涉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或通过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方式干预。
部分心律失常属于生理性改变,如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情绪激动时出现早搏等。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消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纠正基础病因后心律多能恢复正常。某些药物如茶碱类、抗抑郁药等同样可能干扰心律,调整用药方案后症状可改善。
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悸、胸闷或晕厥时,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基础慢性疾病。若确诊心脏病相关心律失常,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