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溶解时可能挤出白色糊状物质,但并非真正脓液,主要由尿酸钠结晶、坏死组织和炎症细胞构成。痛风石破溃后可能出现继发感染、皮肤溃疡、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1、尿酸结晶析出痛风石溶解时尿酸钠结晶从沉积状态转为液态,混合组织液后形成白色糊状物。需通过降尿酸治疗控制,常用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2、坏死组织脱落长期沉积的痛风石会导致周围软组织缺血坏死,溶解过程中坏死碎屑可能随结晶排出。局部需消毒护理,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3、继发细菌感染破溃皮肤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形成真性脓液。表现为红肿热痛加重,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
4、慢性肉芽肿反应机体对尿酸结晶的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排出物含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需联合抗炎治疗如秋水仙碱、洛索洛芬钠、泼尼松。
痛风石破溃后应保持创面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高嘌呤饮食,严格遵医嘱进行降尿酸治疗并监测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