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可能破坏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影响药性发挥。中药煎煮温度通常控制在100摄氏度以下,具体耐受性取决于药材类型、成分稳定性及加热时间等因素。
1、挥发性成分含薄荷、广藿香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高温易导致有效物质逸散。建议煎煮时后下或采用低温提取,可遵医嘱使用含此类成分的银翘解毒片、藿香正气水等。
2、蛋白质类阿胶、鹿角胶等动物源性药材遇高温易变性失效。需隔水烊化或黄酒炖服,相关制剂包括复方阿胶浆、龟鹿补肾丸等。
3、苷类物质人参皂苷、黄芩苷等苷类在持续高温下可能水解。煎煮含人参、黄芩的方剂时需控制火候,对应中成药有生脉饮、双黄连口服液。
4、矿物质类朱砂、雄黄等矿物药高温可能产生毒性变化。此类药材多入丸散剂,如安宫牛黄丸、紫雪散,须严格遵循炮制规范。
中药储存应避免阳光直射与高温环境,煎药器具建议选用砂锅或陶瓷制品,具体用药方案需由中医师根据药材特性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