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无法完全治愈但可有效控制。治疗目标主要通过延缓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实现,核心干预措施包括钙剂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及生活方式调整。
1. 钙剂补充钙元素是骨骼基础材料,每日需摄入1000-1200毫克。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需配合维生素D3促进吸收,适用于饮食摄入不足者,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钙水平。
2. 抗骨吸收药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椎体骨折风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需注意血栓风险。
3. 促骨形成药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能刺激成骨细胞,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使用不超过24个月;新型靶向药物地诺单抗可阻断RANKL通路抑制骨破坏。
4. 生活方式干预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可增强骨密度,每日30分钟日照帮助合成维生素D,戒烟限酒避免加速骨流失,居家防跌倒措施降低骨折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疗效,均衡摄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严重脊柱变形者需骨科评估是否需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