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主要包括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1、头面部穴位承泣位于瞳孔直下,四白在承泣下方,巨髎在鼻翼外侧,地仓在口角旁,大迎在下颌角前方,颊车在下颌角上方,下关在耳屏前,头维在额角发际。
2、颈部胸部穴位人迎在喉结旁,水突在人迎下方,气舍在锁骨内侧端,缺盆在锁骨上窝,气户在锁骨下缘,库房在第一肋间隙,屋翳在第二肋间隙,膺窗在第三肋间隙,乳中在乳头中央,乳根在第五肋间隙。
3、腹部穴位不容在脐上六寸,承满在脐上五寸,梁门在脐上四寸,关门在脐上三寸,太乙在脐上二寸,滑肉门在脐上一寸,天枢在脐旁二寸,外陵在天枢下一寸,大巨在天枢下二寸,水道在天枢下三寸,归来在天枢下四寸,气冲在耻骨联合上缘。
4、下肢穴位髀关在股前区,伏兔在髌骨上缘,阴市在髌骨外上缘,梁丘在阴市下一寸,犊鼻在髌韧带外侧凹陷,足三里在犊鼻下三寸,上巨虚在足三里下三寸,条口在上巨虚下一寸,下巨虚在条口下一寸,丰隆在外踝尖上八寸,解溪在足背踝关节中央,冲阳在足背最高处,陷谷在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内庭在第二三趾间,厉兑在第二趾外侧。
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布广泛,涉及头面、颈胸、腹部及下肢,具有调理胃肠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症状等作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