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消肿可通过冷敷压迫、药物消肿、抬高患肢、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肿胀通常由局部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
1、冷敷压迫: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配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毛细血管出血和炎性渗出。避免直接皮肤接触冰块防止冻伤。
2、药物消肿: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七叶皂苷钠片等口服药物改善微循环,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减轻炎症。可能与静脉功能不全、创伤性水肿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疼痛、皮肤紧绷感。
3、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下肢损伤建议卧位时用枕头垫高,上肢可用吊带悬吊。
4、物理治疗:急性期后采用超声波或红外线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和积液吸收。可能与慢性水肿、软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活动受限、局部硬结。
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