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湿气是可行的,湿气过重可通过健脾祛湿、利水渗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等方法改善,常用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五苓散、附子理中丸、二妙丸等。
1、健脾祛湿脾虚运化失常导致湿气滞留,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黏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等健脾化湿药物,配合山药、薏苡仁等食物辅助调理。
2、利水渗湿水湿内停引发水肿、小便不利,五苓散等方剂可通阳化气利水,日常可用赤小豆、冬瓜等利尿食材辅助代谢湿邪。
3、温阳化湿阳虚寒湿者常见畏寒肢冷、舌苔白滑,附子理中丸能温补脾肾阳气,饮食宜加入生姜、肉桂等温性食材驱散寒湿。
4、清热除湿湿热蕴结易致皮肤油腻、口苦黏腻,二妙丸等方可清热燥湿,搭配绿豆、苦瓜等凉性食物有助于湿热排泄。
调理期间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运动促进排汗,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后选择,不可自行配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