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通常是可以做的,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风险与获益。心脏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主要影响因素有血管条件、过敏史、肾功能状态、凝血功能及临床必要性。
心脏造影作为有创检查,对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评估,排除严重出血倾向或造影剂肾病风险。术中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注射含碘造影剂显示血管形态。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造影剂过敏等轻微反应,极少数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心律失常或肾功能损害。
存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甲亢、造影剂过敏史等情况需谨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诊情况,造影可快速明确病变并同期进行支架植入。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若药物控制良好且无创检查未提示高危缺血,可优先选择冠脉CTA等无创检查替代。
检查后需密切监测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适量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避免吸烟及高脂饮食。若出现胸闷加重、穿刺处剧痛或血肿扩大,应立即就医。心脏造影属于成熟技术,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规范操作下安全性较高,但最终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