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猝死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患有心血管疾病、肥胖、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患有糖尿病、家族有猝死史以及中老年人。预防猝死需从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入手,必要时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1 长期熬夜和压力过大的人容易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足7-8小时,学会压力管理,如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
2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猝死风险显著增加,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需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必要时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或射频消融手术。
3 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增加心脏负荷。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减重,如每天步行6000步,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
4 吸烟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建议彻底戒烟,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可选择红酒替代高度白酒。
5 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肺功能较差,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
6 饮食不规律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建议定时定量进餐,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少食高盐高脂食品。
7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猝死风险。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8 家族有猝死史的人群可能存在遗传性心脏疾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必要时植入心脏除颤器,避免剧烈运动。
9 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建议定期体检,控制"三高",必要时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10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风险。
猝死虽可怕但可预防,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等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及时就医,采取针对性治疗,最大限度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