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长疖肿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堵塞、免疫力低下、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控制基础疾病等方式处理。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2、毛囊堵塞耳道皮脂腺分泌旺盛或清洁不当导致毛孔堵塞,形成局部脓肿,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必要时使用鱼石脂软膏促进疖肿成熟。
3、免疫力下降熬夜或疲劳导致免疫功能减弱,易继发细菌感染,建议调整作息补充维生素C,严重时需口服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常伴多发性疖肿,需监测血糖并配合胰岛素治疗,同时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局部抗炎。
日常避免掏耳损伤皮肤,疖肿未成熟时可用热毛巾湿敷,反复发作需排查血糖及免疫指标,耳道深处疖肿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