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完预防针发烧可能由疫苗反应、接种操作刺激、隐性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低热、局部红肿、食欲下降等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1. 疫苗反应疫苗中的灭活病原体或抗原成分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一过性发热。体温多低于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2. 接种操作刺激注射时的机械刺激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部分宝宝会出现低热。家长需保持针眼清洁干燥,避免揉搓,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
3. 隐性感染接种时宝宝可能正处于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疫苗反应叠加感染导致发热。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24小时以上,家长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因素。
4. 过敏反应极少数宝宝对疫苗辅料如明胶、抗生素等成分过敏,可能出现发热伴皮疹。需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肾上腺素注射液。
建议家长在接种后让宝宝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监测体温48小时。若出现高热惊厥、持续哭闹或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