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雄性激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营养补充、药物治疗及疾病管理等方式实现。雄性激素水平受年龄、基础疾病、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
1、生活方式:规律进行抗阻训练如深蹲、硬拉等力量训练,每周3-4次;保证7-9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减少压力激素皮质醇分泌,通过冥想或深呼吸调节。
2、营养补充:适量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牛肉,维生素D可通过日晒或鱼类获取;限制精制糖和酒精摄入,避免内脏脂肪堆积导致芳香化酶活性增高。
3、药物干预:睾酮替代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常用十一酸睾酮、丙酸睾酮等注射制剂;枸橼酸氯米芬可用于下丘脑-垂体轴调节,禁用自行服用类固醇药物。
4、疾病管理:垂体瘤或睾丸功能减退需针对原发病治疗;控制肥胖和代谢综合征,BMI超过28可能伴随睾酮水平下降,需综合减重和血糖管理。
建议检测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后制定方案,避免盲目补充。长期雄激素异常需排查染色体异常或内分泌肿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