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脑卒中患者无法自主吞咽或存在误吸风险时需要鼻饲。鼻饲通过鼻腔插入胃管,提供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良和肺部感染。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鼻饲管的正确插入与日常护理;2.营养液的科学配置,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3.定期评估吞咽功能,逐步恢复自主进食。鼻饲常用于重度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严重受损者。
1.鼻饲管的选择与护理至关重要。常用的鼻饲管包括鼻胃管和鼻肠管,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插入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误入气道。日常护理包括定期检查管道位置、保持通畅、防止堵塞和感染。每次使用前后需冲洗管道,定期更换鼻饲管,通常每4-6周更换一次,以减少感染风险。
2.营养液的配置需科学合理。脑卒中患者营养需求较高,鼻饲营养液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常用的营养液包括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选择依据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营养液的浓度和速度需逐渐增加,避免一次性给予过多导致胃肠不适。每日热量需求通常为25-30 kcal/kg,蛋白质需求为1.2-1.5 g/kg。
3.定期评估吞咽功能是恢复自主进食的关键。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和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评估包括临床吞咽评估和纤维内窥镜检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吞咽反射训练和食物质地调整。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可逐步减少鼻饲次数,过渡到经口进食,最终完全撤除鼻饲管。
脑卒中患者鼻饲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营养支持和吞咽功能的恢复。定期评估和科学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医务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