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冷敷缓解、使用药物、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牙龈肉疙瘩通常由乳牙萌出、牙龈炎、根尖周炎、牙龈脓肿、牙龈瘤等原因引起。
1、保持口腔卫生每日用软毛牙刷帮助儿童轻柔刷牙两次,饭后用温盐水漱口。乳牙萌出期牙龈肿胀可能与牙齿突破牙龈组织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或硬结。家长需避免让孩子用手抠挠牙龈,防止继发感染。若伴随牙龈出血,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辅助清洁。
2、调整饮食暂时避免过硬、过烫食物,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牙龈炎引起的肉疙瘩多因食物残渣堆积刺激导致,常伴有牙龈边缘红肿。建议家长准备南瓜粥、土豆泥等软烂食物,减少对牙龈的机械刺激。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有助于牙龈修复。
3、冷敷缓解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对患处间断冷敷5分钟。根尖周炎引发的牙龈肿包可能伴随牙齿叩痛,冷敷能减轻局部血管扩张。家长需注意每次冷敷间隔2小时以上,防止冻伤黏膜。若发现肿物呈白色脓头,禁止自行挑破。
4、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开喉剑喷雾剂局部喷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牙龈脓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三种药物分别适用于不同感染程度,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前需确认过敏史。禁止随意使用成人含漱药物。
5、手术切除经口腔科检查确诊为牙龈瘤或顽固性脓肿时,可能需行牙龈瘤切除术或脓肿切开引流术。牙龈瘤多为良性增生,但可能影响恒牙萌出。家长应选择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术后需严格遵循流质饮食和口腔护理要求。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定期检查儿童口腔状况,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出现牙龈肿物持续增大、影响进食或伴随发热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让儿童食用粘性过大的糖果,养成餐后漱口习惯。对于乳牙期儿童,可使用指套牙刷辅助清洁牙龈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