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出血是否严重需结合出血量及病因判断,少量出血通常不严重,大量出血或伴随呕血、黑便时可能提示消化道溃疡、血管畸形等严重病变。
急性胃肠炎出血若仅为黏膜轻微损伤导致的便潜血阳性或少量血丝,多数情况下通过禁食、补液、抑酸治疗可缓解。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胃肠黏膜受细菌毒素刺激出现充血水肿,毛细血管破裂渗出血液,通常不会持续加重。此时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黏膜。
若出现呕鲜血、柏油样黑便或暗红色血便,伴随头晕、心悸、血压下降,可能为溃疡穿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危急情况。这类出血常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肝硬化门脉高压等基础疾病相关,需立即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出血量超过800毫升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病死率较高。
急性胃肠炎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记录出血次数及总量,呕吐时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反复出血或出现意识模糊、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时,须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