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38.6℃属于发热,体温超过38℃即可判定为发热,发热程度属于中等热度,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炎症、药物反应或中暑等原因引起。
1、感染性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是最常见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表现为寒战、乏力,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
2、非感染性炎症风湿性疾病或肿瘤性疾病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常伴关节痛、皮疹,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如布洛芬、甲氨蝶呤、泼尼松。
3、药物反应某些抗生素或疫苗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停药后可缓解,必要时可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塞米松。
4、中暑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伴随头晕、恶心,需立即物理降温并补充电解质,严重时需静脉补液,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口服补液盐Ⅲ、甘露醇。
建议发热期间多饮水,保持室温适宜,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改变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