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极少可能由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损伤、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功能减退会导致雌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子宫内膜正常增生。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逐渐减少。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症状,同时需监测骨密度和心血管健康。
2、子宫内膜损伤:
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操作或严重宫腔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这类损伤常伴随宫腔粘连,表现为月经量突然减少或闭经。宫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轻度粘连可通过宫腔镜分离术治疗。
3、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这类情况通常伴有体重骤变、痤疮等症状。调整生活方式后,多数患者月经量可逐渐恢复正常。
4、多囊卵巢综合征:
该病以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障碍为特征,常见月经稀发、经量减少。患者多伴有肥胖、多毛等表现。治疗需结合体重管理,必要时使用促排卵药物调节月经周期。
5、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激素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甲亢或甲减均可导致月经量减少。甲亢患者可能伴心悸、消瘦,甲减患者常见乏力、怕冷。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规范治疗后月经通常能改善。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铁、维生素E等营养素。可尝试中医调理如当归、川芎等药材,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每周3-5次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瑜伽等舒缓运动能缓解精神压力。若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后症状无改善,或伴随潮热、头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