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岁后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等。骨质疏松是由于骨密度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女性。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补充钙质、维生素D、适度运动以及必要时药物治疗。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感到腰背部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加重。这是因为骨密度下降导致脊椎承重能力减弱,椎体压缩变形,压迫神经或肌肉。建议通过热敷、按摩缓解疼痛,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使身高逐渐变矮。这种变化通常是缓慢的,但严重时可能出现驼背。预防措施包括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增强骨骼强度,同时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3、易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弱,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发生骨折,尤其是髋部、腕部和脊椎。预防骨折的关键是增强骨密度,可以通过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和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来改善骨骼健康。
4、预防与治疗
-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运动干预: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和有氧运动,如瑜伽、太极,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或降钙素等药物,减缓骨量流失。
45岁后骨质疏松的症状虽不明显,但长期忽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必要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干预,保持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