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组鼻窦炎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缓解,少数合并解剖异常或并发症者需手术干预。
全组鼻窦炎指全部四组鼻窦同时发生炎症,常见症状包括鼻塞、脓涕、头痛及嗅觉减退。对于急性发作或轻中度慢性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案。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减轻黏膜水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片具有抗炎作用。若伴随细菌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头孢呋辛酯片进行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经规范用药4-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
当存在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解剖结构异常,或并发眶内/颅内感染时,需考虑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手术主要清除不可逆病变组织,扩大窦口改善引流。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鼻腔清理,复发概率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影像学显示窦腔完全闭塞或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干预效果通常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确诊全组鼻窦炎后应完善鼻内镜和CT检查评估病变范围,日常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黏膜刺激,过敏体质患者应控制环境过敏原。若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建议耳鼻喉科进一步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定期复查内镜,坚持鼻腔冲洗至少6个月以防止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