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的症状,通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黄疸则需及时就医。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所致。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处理后排出体外。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短,胆红素生成较多,而肝脏处理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发黄疸。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且黄疸程度较重。常见原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感染、遗传性代谢疾病(如G6PD缺乏症)或胆道闭锁等。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光疗、药物治疗或换血治疗等措施。
3、如何应对新生儿黄疸
- 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帮助分解胆红素,促进其排出体外。
- 药物治疗:如使用苯巴比妥促进肝脏代谢功能,或注射免疫球蛋白减少溶血。
- 换血治疗:在严重溶血性黄疸情况下,通过换血降低胆红素水平。
4、家庭护理建议
- 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
- 观察黄疸变化:注意黄疸是否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及时就医。
- 避免过度包裹:保持新生儿体温适宜,避免因过热加重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现象,但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程度和持续时间。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干预,而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避免胆红素过高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通过科学护理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