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以及胆道闭锁等。生理性黄疸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消退。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可能持续数周。溶血性黄疸多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感染性黄疸则与新生儿感染相关。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病理情况,需及时就医。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黄染。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然消退。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但需密切观察黄疸变化。
2、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某些成分可能抑制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可能持续数周。如果黄疸较轻且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可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咨询医生。
3、溶血性黄疸
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可能导致新生儿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引发黄疸。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光疗或换血治疗。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从而引发黄疸。感染性黄疸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类型给予抗生素或其他治疗。
5、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引发黄疸。这种情况需尽早手术治疗,如Kasai手术,以避免肝功能进一步受损。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家长需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判断是否需要就医。轻微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多晒太阳等方式缓解,严重黄疸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