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室间隔存在缺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频繁呼吸道感染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修复和介入治疗。
1、呼吸急促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液从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增加肺部血流量,从而引起呼吸急促。患儿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尤其在哭闹或活动后更为明显。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呼吸状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喂养困难
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患儿在吸吮时容易感到疲劳,导致喂养时间延长或摄入量不足。喂养困难可能进一步影响体重增长,甚至导致营养不良。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同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3、体重增长缓慢
室间隔缺损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进而影响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甚至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范围。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营养或调整喂养方案。
4、频繁呼吸道感染
由于肺部血流量增加,患儿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或支气管炎。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家长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并按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5、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医生可能开具利尿剂、强心药等药物,以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症状。
- 手术修复:对于缺损较大或症状严重的患儿,需进行手术修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儿情况决定。
- 介入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儿,可采用介入封堵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
新生儿室间隔缺损的症状多样,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