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尤其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这种感染通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相关,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结合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进行综合管理。
1、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诱因。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炎症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感染通常发生在咽炎或皮肤感染后1-3周,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
2、其他可能的细菌感染
除了链球菌,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也可能引发肾小球肾炎,但相对少见。这些感染通常与免疫系统异常或慢性疾病相关,例如糖尿病或免疫缺陷。感染后,细菌毒素或免疫反应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球结构,导致慢性炎症和肾功能下降。
3、治疗方法
针对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对症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 抗生素治疗:青霉素类药物是首选,如阿莫西林或苄星青霉素,疗程通常为10-14天。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 对症治疗:水肿严重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高血压患者需服用降压药,如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或ARB类药物(如氯沙坦)。
- 生活方式调整:限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2克;控制蛋白质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预防措施
预防肾小球肾炎的关键在于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出现咽痛、发热或皮肤感染时,应尽早就医,避免感染扩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链球菌感染是主要诱因,及时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助于保护肾功能,预防疾病进展。若出现血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