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种疫苗后注射部位红肿可能由疫苗反应、局部感染、过敏反应、接种技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局部硬结、发热、触痛等症状。
1. 疫苗反应: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可能引发局部免疫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建议家长用干净冷毛巾冷敷,观察48小时,若持续不退需就医。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缓解症状。
2. 局部感染:接种时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家长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关,表现为化脓性改变。医生可能开具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3. 过敏反应:疫苗辅料如明胶、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家长应记录疫苗成分过敏史,若出现皮疹伴红肿需立即就诊。可能与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有关,需备妥肾上腺素笔、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
4. 接种技术:进针角度过浅或推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局部刺激。家长可轻压注射点5分钟避免血肿,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形成皮下硬结,可用硫酸镁溶液湿敷或遵医嘱使用喜辽妥软膏。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监测体温变化,如红肿范围超过3厘米或持续72小时以上应及时至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