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表现为下肢活动异常、步态不稳、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表现与年龄相关。
1、下肢不等长:
患侧下肢较健侧短缩1-3厘米,平卧时双膝高度不一致。这是由于股骨头脱离髋臼导致下肢力学轴线改变所致,可通过超声或X线检查确诊。早期发现可通过佩戴支具矫正。
2、臀纹不对称:
患儿俯卧位时可见患侧臀部皮肤皱褶增多、加深或位置异常。该体征在新生儿期即可显现,可能与肌肉发育不平衡有关。需结合体格检查与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3、关节弹响:
活动髋关节时可闻及弹响音,常见于屈曲外展动作。这是股骨头在髋臼边缘滑动产生的病理性声响,提示关节稳定性差。6个月内婴儿可通过外展操改善。
4、步态异常:
学步期儿童表现为鸭步态,行走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因股骨头缺失正常支点,需靠躯干摆动代偿。3岁以下可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
5、活动受限:
患侧髋关节外展、内旋幅度明显减小,严重者出现代偿性腰椎前凸。随年龄增长可能继发骨关节炎,8岁以上患者常需手术重建髋臼。
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负重运动,建议选择游泳等非承重锻炼。婴幼儿应使用宽大尿布保持髋关节外展位,定期复查髋关节发育情况。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钙质摄入,幼儿可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发现异常应及时至儿童骨科专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