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通常在出生后1岁内发病,部分患儿可能在3岁前出现症状。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发育异常导致眼压升高的一种婴幼儿眼病,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
先天性青光眼发病时间与房角发育异常程度相关。多数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岁内出现典型症状,如角膜混浊、眼球增大、黑眼珠发蓝等。这类患儿往往因房角结构严重发育不良,眼压持续升高,需及时通过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干预。部分患儿可能在1-3岁期间逐渐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类情况可能与房角发育异常较轻有关,早期可通过降眼压药物控制,但多数仍需手术治疗。极少数迟发型病例可能到学龄期才被发现,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先天性青光眼若未及时治疗,持续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萎缩。建议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畏光、频繁揉眼、角膜变大等症状时,立即到眼科进行眼压测量和房角镜检查。确诊后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力发育情况。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患儿剧烈哭闹或头部撞击,保持眼部清洁,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并监测视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