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手上长小疙瘩痒可能与汗疱疹、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真菌感染或虫咬皮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用药、避免刺激、防晒等方式缓解。
1、汗疱疹汗疱疹通常与夏季多汗、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手掌或手指侧面出现密集小水疱,伴随明显瘙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日常需保持手部干燥,避免频繁接触洗涤剂。
2、接触性皮炎接触花粉、金属饰品等过敏原可能导致局部红斑、丘疹伴瘙痒。建议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家长需帮助儿童排查过敏原,避免接触橡胶玩具、彩色黏土等常见致敏物。
3、日光性皮炎紫外线照射可能引发手背红肿、丘疹,伴有灼热感。外出前应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戴防晒手套。急性期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严重时遵医嘱口服依巴斯汀片。避免在10:00-16:00紫外线强烈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4、真菌感染红色毛癣菌感染可能导致环状红斑伴脱屑,常见于指缝部位。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疗程需持续2-4周。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等物品。
5、虫咬皮炎蚊虫叮咬后可能出现风团样丘疹,中央可见针尖大小咬痕。可外用复方薄荷脑软膏止痒,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夜间睡眠建议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喷洒避蚊胺驱虫剂。
夏季需保持手部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水温控制在37℃以下。饮食上减少芒果、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多补充维生素B族。若皮疹持续3天未缓解、出现化脓或发热,应立即就医排查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日常洗衣时可佩戴橡胶手套,洗涤后及时涂抹含尿素的护手霜修复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