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经常失眠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放松训练、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失眠可能与心理压力、不良生活习惯、躯体疾病、药物副作用、环境干扰等因素有关。
1、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卧室温度适宜,光线昏暗,噪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性好的枕头,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可尝试使用遮光窗帘、耳塞、白噪音机等辅助工具。
2、规律作息建立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白天避免长时间午睡,午休控制在30分钟以内。早晨接受充足阳光照射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傍晚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
3、放松训练睡前1小时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腹式呼吸或正念冥想。温水泡脚或沐浴可帮助体温调节,听轻音乐时心率宜保持在60-80次/分。避免睡前思考复杂问题,可通过阅读纸质书籍转移注意力。
4、饮食调节晚餐适量摄入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量,可饮用200ml温牛奶。控制咖啡因摄入,下午3点后不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
5、药物治疗短期可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小剂量曲唑酮改善睡眠维持。中成药如乌灵胶囊、甜梦胶囊对轻度失眠有效。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需监测晨起嗜睡等副作用。
长期失眠患者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包括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日间功能等指标。避免过度关注失眠带来的焦虑,白天保持适度社交和体育活动。慢性失眠超过3个月需排除焦虑抑郁、睡眠呼吸暂停等共病,认知行为疗法对顽固性失眠有显著效果。建立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只在有睡意时上床,减少醒着卧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