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术后发热可能与手术创伤反应、颅内感染、脑脊液循环障碍、肺部并发症或药物热等因素有关。发热是机体对手术刺激或感染的防御性反应,需结合体温变化、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 手术创伤反应开颅手术过程中脑组织受到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暂时性功能紊乱,术后1-3天内出现低至中度发热。此类发热通常不超过38.5摄氏度,无脑膜刺激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一般随创伤修复逐渐消退。
2. 颅内感染脑室引流管留置或手术切口污染可能引发颅内感染,表现为术后3-7天持续高热伴头痛呕吐。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糖含量降低,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
3. 脑脊液循环障碍分流管堵塞或位置不当会导致脑脊液引流不畅,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无菌性脑膜炎。患者除发热外可能出现意识状态改变、瞳孔不等大等症状。头颅CT检查可显示脑室扩大,需调整分流管位置或更换分流装置。
4. 肺部并发症全麻插管及术后卧床易诱发坠积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部X线显示肺部浸润影。需加强翻身拍背护理,必要时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还需警惕真菌感染可能。
5. 药物热术后使用的抗生素、抗癫痫药或血制品可能引发药物过敏反应。特征为用药后出现弛张热但一般情况良好,停药后体温迅速恢复正常。常见致热药物包括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需及时更换替代药物。
脑积水术后患者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发热期间需增加水分摄入,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持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颈强直、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须立即复查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恢复期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逐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分流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