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至5岁儿童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过量进食或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可能刺激儿童未发育完全的胃肠道,导致胃部肌肉异常收缩引发呕吐。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暴饮暴食。
2、胃肠型感冒:
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常伴随呕吐症状,可能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有关。患儿通常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需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3、急性胃肠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胃肠道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患儿呕吐物可能含有黏液,伴随腹痛、食欲减退。轻度病例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缓解。
4、食物过敏:
牛奶、鸡蛋、海鲜等常见致敏食物可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呕吐伴皮肤红疹、嘴唇肿胀等过敏症状。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5、肠套叠:
肠道异常套叠属于急症,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伴果酱样大便。呕吐物可能含胆汁,腹部触诊可及包块。该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
儿童呕吐后应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间隙可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饮食先从米汤、稀粥等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立即给予止吐药物,需观察呕吐频率、伴随症状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呕吐物带血或胆汁、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除急腹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日常注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手卫生可有效预防感染性胃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