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长期胃炎确实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癌的发生与胃炎的类型、持续时间、治疗情况以及个体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预防胃癌的关键在于及时治疗胃炎、改善生活方式并定期筛查。
1、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重要前兆。长期炎症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增加细胞突变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炎症,甚至导致胃黏膜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这些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2、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群更容易患胃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和饮酒也会增加风险。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能损伤胃黏膜,加重炎症。
3、如何预防胃癌
- 治疗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慢性胃炎患者可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缓解症状。
- 改善饮食:减少高盐、腌制食品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 定期筛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早期发现病变。
4、胃癌的早期信号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表现为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若出现持续性胃痛、体重下降或黑便,需立即就医。
长期胃炎患者应重视病情,积极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筛查是预防胃癌的关键。通过科学管理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