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采取抗病毒治疗、剖宫产和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显著减少感染概率。
1、妊娠期传播: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播给胎儿。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尽早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母体病毒载量,减少胎儿感染风险。
2、分娩期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母体血液和分泌物可能感染病毒。为降低风险,建议艾滋病病毒阳性孕妇选择剖宫产,尤其是在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剖宫产能减少胎儿与母体体液的接触,降低感染概率。
3、哺乳期传播:母乳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哺乳可能导致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阳性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或使用经过安全处理的捐赠母乳。人工喂养时需注意配方奶的卫生和正确配制,确保婴儿获得充足营养。
4、新生儿预防:艾滋病病毒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开始抗病毒预防治疗,通常使用齐多夫定或奈韦拉平。治疗持续4-6周,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婴儿在出生后6周、3个月和6个月时应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早期发现和干预。
5、综合管理:艾滋病病毒阳性孕妇应接受全面的医疗管理,包括定期监测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孕妇及其家庭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压力。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孕妇应尽早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确诊后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选择剖宫产和人工喂养,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和检测,确保母婴健康。